哈师大附中语文名师韩占军解析:“变”才是今年高考试题可喜的地方

来源:校办 作者:张彦宝 上传人:张彦宝 发布日期:2017-06-08


       哈师大附中语文教师、高三备课组长韩占军

 

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基本坚持了稳中有变的原则,体现了高考语文致力于改革的决心。

 

“稳”在试卷中表现的第一个方面是整体布局的稳定。

 

整套试题依然由四大部分构成:现代文阅读、古诗文阅读、语言文字运用、写作。每一部分的分值比例也相对稳定。“稳”表现的第二个方面是相关试题的设定基本稳定。论述类文本阅读3选择题9分,古代诗文阅读3选择题2翻译题19分,语言文字运用3选择题2简答20分,作文60分。这些都是常见试题,在最近几年的考试过程中保持了稳定性。

 

“变”才是今年高考试题可喜的地方。

 

首先改变了试卷的主客观试题比例。

以往的语文试题客观题分值为32分,今年的客观题分值增加到43分。这种试题设置的调整,我认为是有利的,它降低了评分过程中主观题的比例,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认识问题、判断问题、分析问题的能力。

 

其次改变了现代文阅读的答题要求。

  1)论述类文本阅读在做选择的过程中出现了选择“正确的一项是”的要求,这是以前没有的考察的。

  2)以往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选一作答,满分是25分。今年的阅读改为必答,总分为26分。实际上是增加了阅读和答题的数量。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。今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出的是林徽因的《窗子以外》,这是一篇散文,命题为一道选择,两道简答,共14分。

 

简答题考察了对“窗子”这一对象的含义说明,这是比较常规的问法,学生可以结合文章内容,由表及里,给出答案。还考察了人称交替使用,蕴含着怎样的态度。这个题对学生来说比较难,会找不到答题角度。其实只要从不同人称的效果出发,还是可以找到依据的。不过没有所谓的答题模板,更能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,这也是令人感到高兴的地方。

 

实用类文本考察的是两则材料的新闻,试题设置为一道单选,一道多选,一道简答。关于这个试题的考察信息在两年前就出现在大纲里,这是第一次出现在考卷上,不过这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陌生,类似的训练已经经历多次。简答题分值只有4分,相对难度不大。

 

  (3)古代诗歌阅读部分变革按照考纲如约进行,一道多选,一道简答。选择题部分考察的比较细微,没有关于艺术手法的大角度,而是对运用李揆典故的赏析,这是一个小切口的问题,重在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赏析。在简答部分考察的是诗人的性格,这要求学生必须针对问题作答,切不可一味地向情感方向作答。

 

  (4)在语言运用上,调整了第19题和第21题。19题更倾向于谦敬得体,日常交流。21题更要灵活一些,在给出例句参考之后,让学生结合材料写出另两处问题,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注意问题的逻辑,还考察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。

 

  (5)作文的变化。今年的作文出了六句名言,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,并合理引用,来谈带给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。这个命题近合社会价值,远合传统文化。个人认为近两年作文写作在逐年变化,从大国工匠到语文素养,从权衡比较到谈谈自己的感受,再到今年的六句名言的选择,体现了一种进步,一种对写作模式的打破,一种对立意审题的抉择。看起来好像是淡化了审题,却又强调了要求。这六则名言体现了自强、家国、内涵、胸怀、担当、自信等积极的成分。要确定组合一个基础,还要注意引用的合理。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之下是容易创作出精彩的文章的。这正是考察的重点,人文的再现。

 

 之所以认为可喜,我个人觉得今年的命题和大纲是一致的,完全遵照了大纲的要求。再就是语文命题正在努力探索,越来越表现出对模式的突破,让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更倾向于理解。一句话,语文真的越来越人文,以后真的不太可能临阵磨枪战语文了,要日积月累,微尘生光。

最新动态
最新推荐